从经济建设看深圳巨变 | 回望深圳40年

2020
10/24
09:01
阅读量
188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40年的风雨历程,发生了传奇巨变。

 

40年是一个历史单元,也是一个历史新起点。从本期开始,本报特邀一些勇闯特区的深圳摄影人,通过他们多年对深圳的记录,展示、解读过去40年深圳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通过他们的镜头,讲述深圳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映深圳经济特区建区40年来的新发展、新气象和新变化。
 

从经济建设看深圳巨变

今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我来深圳工作生活了36年,从一个摄影爱好者成为职业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成长过程。


《福田保税区》1989年
 

一座城市的崛起,一个摄影人的成长。一图胜千言的读图时代,我用图片讲述当年拍摄的故事,从经济建设的发展看深圳的巨变。
 

1989年,热火朝天的深圳保税区开始建设。《深圳福田保税区》画面中看不到边际、没有围墙的工地上,运泥土的泥头车在没有路的黄土工地上轧出了“S”形路。回想拍摄那天,周边没有高点,我只能爬上泥堆山上,用尼康FE相机拍下施工场面。起初拍摄重大工程建设,并不是有很强的记录意识,而是得益于当时深圳摄影界的前辈何煌友会长成立了深圳市摄影学会,带领会员学习摄影知识、交流作品,有机会参与拍摄活动并参加保税区举办的摄影比赛,记录保税区变化。此摄影比赛是深圳最早期的比赛之一,我拍摄的这张照片不仅在比赛中获奖,之后还被深圳市档案馆收藏。照片见证了深圳早期的发展历史。
 

 



《梅林电子厂》1997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深圳,香港港商在深圳开电子厂,大批的打工妹南下打工。《深圳梅林电子厂》拍摄于1997年,位于福田区梅林一村旁的电子厂内。电子厂规模很大,几百人一个车间的流水线,统一的服装,清一色的年轻女工,巧手不停地工作。拍摄时由于光线不足,我用400度的胶卷,站上工作台,用凳子当脚架慢速拍摄。记录下当年密集型产业的景象。

 

1999年,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圳的第二高楼封顶崛起了,这是全国首个钢结构的大厦。《建设者之歌》就是在这座大厦上拍摄的,当时我坐上施工电梯准备到赛格广场顶楼拍风光,忽然见到远处两名高空作业的工人正在刷油漆。夕阳下,以福田区深南路建筑群为背景的建设者画面深深打动了我,我不顾危险,带上尼康FM2相机套上广角镜头,在300米高空上抱住钢管爬行。为了靠近被摄者,又能看到深南路,只能慢慢爬行,当时感觉钢管在大风下摇摆。当工人转过身体工作时,我紧张又兴奋地按下了快门,拍摄完下楼,由于施工电梯停了,只能背着摄影包从72层没有灯光的楼梯走下来,施工中的楼梯极为难行,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这张来之不易的照片后来入选中国第十届国际艺术展览,还获得第十一届奥地利超级国际沙龙赛中国组金牌,被深圳的美术馆、档案馆收藏。从那时起,我开始真正关注深圳的地标建设和建设者,记录深圳的发展。


《建设者之歌》1999年

 
深圳建立特区30多年,前海开发区从2010年开始在南山区填海,发展速度让世人瞩目,前海深港合作区全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位于深圳南山半岛西部、伶仃洋东侧、珠江口东岸,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宝安大道和西部岸线合围而成。我跟踪拍摄多年,一直关注前海的建设,从一片空地到现在的初建规模,见证了前海的发展与变迁。2016年,卓越大厦封顶,我爬上顶楼以俯视的角度,将电焊工人作为前景,远景的海面上正是填海的工地和施工的现场。《前海建设者》表现的就是建设者用他们的双手画出了前海建设蓝图的景象。同年,深圳最高的平安大厦落成,600多米的深圳地标刷新了深圳建筑的新高度。为了表现平安大厦的雄姿,我在一场暴雨后,登上京基100大厦,拍摄到了雨过天晴后的福田区,云雾缭绕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冲上云霄,一幅难得一见的城市云海——《天空之城》就诞生了。
 


前海建设者》2016年

40年,深圳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用深圳速度建设成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深圳人敢想敢干的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我有幸成为深圳人,记录了深圳几十年的发展,与深圳共同成长,只要热爱摄影,把兴趣当作工作,关注身边的故事,拍摄最熟悉的题材,不必舍近求远,用坚持和守候的精神,继续用镜头记录深圳,发现深圳之美。今天的照片会成为明天的历史,作为一名摄影师,有责任拍好深圳,传播深圳故事。
 
深圳,我的城市我的家。
 


《天空之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