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一扇窗。
我的窗,对准你的窗。
2020,是历史和心灵都绕不过的一年。
它用三层薄布阻隔着你与我的距离,阻挡我们亲近、交谈,却无法绕开窗与窗的对望。
在对望中,你会发现:有眼睛在看,有眼睛在喊,有眼睛在迷失,有眼睛在流泪,有眼睛在梦幻,有眼睛在企盼。
你的眼睛见过什么?回忆的一刻,就是唤醒的一刻。
泪眼凝噎,艺术家的大爱
一个艺术家,需要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大爱。
2020年12月15日下午,在青岛纺织谷举办的“第十七届亚非&地中海国际当代艺术展·青岛展”启幕,展览为期一个月,作品来自32个国家七十余位艺术家和青岛本土艺术家。
开幕式上,很多观者都被一双泪眼打动。
这双泪眼的主人就是本次展览学术主持、英国批评家马丁·布拉德利,由于疫情他无法主持现场,通过视频向大家致词。
当谈到疫情给人类带来的危机与困难时,他呼吁所有艺术家参与到艺术创作中,用艺术为人们注入精神的力量。哽咽的声音,泛红的双眼,泪隐忍在喉头、在胸口。这一瞬,我感同身受。
只余眉眼,共同的经历
戴着口罩的我,遇到了一组戴口罩的人物画。
这种偶遇,像是超越时空的对望。
我端着镜头在画前驻足许久,记录着他们的同时,我的同伴也记录着我们(内容详见封图)。
当非常变成一种习以为常,虽甩不掉焦虑,却滋长信念。
今年是魔幻的一年,自从过年的喜悦被兜头的恐慌、焦虑冲散,紧接着我们被迫迎接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生命在这些巨浪中颠沛流离,又不得不努力自救。
从这些戴着口罩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怀疑、哀伤和焦虑,看到了责任、信心和希望,也看到了我们自己。
望眼欲穿,孩子们的企盼
在历史长河中,有短期的疫情,也有长期的困窘,它们都在承载生命的悲苦与希望。
第一展厅中,一幅非洲孩子的油画吸引了我。他羞涩又紧张得抓紧双手,眼中充满企盼。这么迫切的眼神,可能仅仅为了吃一顿饱饭。
身处平安富足年代的孩子,无法感知到另一个国度、跟自己同龄的孩子,过着另一种生活。你们在游乐场嬉戏时,那边的他们在垃圾场捡食;你们在学校里读书,那边的他们在炮火中经历磨难。
生命的距离很难感同身受,艺术把这种距离拉近,让另一种生活,出现在你眼前,视觉的冲击,带来不断地思索和容纳。
眼角带笑,勇敢者的表达
眼神是种媒介,传达心灵流淌的自然语言。
人类的降生,不是为了享受人间甘露,而是尝尽人间悲苦。
大悲之下,还能笑出自然,笑出真诚,这才是真正勇敢者的表达。
少女天真可爱,她本该拥有生活的阳光,却在经受生活的风雨。但她的眼神却告诉我,希望遥不可及,可存在心间总不会错。如果身为人母,更不能心中悲苦,你的笑容才是点燃孩子生活的希望。
每个人的目光,带着每一次的心跳。
每个人都在追逐一束光,都在全力点燃希望。
图/文/编辑/迟建恩
运营/合生花美学公社